尊师重教的典故
1、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名言名句
2、主 办:修武县文联
3、 由此可见,“师尊”方可“道尊”,然所谓师尊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老师的人品要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第学生的态度要端正,懂得“为学莫重于尊师”之理;第***与社会的重视,柳宗元在《师友箴》中有“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之句,意思是,如果全社会都不尊重老师了,那真理、知识亦会离我们远去。
4、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5、芬兰:老师地位比公务员还高。芬兰没有专门的教师节,但这不是说在芬兰教师地位低了,恰恰相反,芬兰的老师地位非常高,甚至要高于公务员。教师享有高于公务员的待遇,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的老师,一般普通小学老师受敬重的程度要胜于***元首。而且老师都像学者,几乎全部拥有硕士以上的学历,暑假的时候还要上大学继续进修。
6、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便用心研读那本叫《太公兵法》的书,果然,十多年后,张良进步神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据说,那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7、近日,一组男教师抱着孩子批阅学生试卷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8、编者按:凉州自古以来就崇文重教,文化兴盛,留下了许多尊师重教的历史故事。
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名言 《荀子・大略》
10、译文:臣听说圣明的君主王候,哪个不是尊师重道的。
11、 中华民族历史上,尊师重道的感人故事很多,像张良的“拾履拜师”、杨时的“程门立雪”,皆是千古传颂。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下七十二贤,则无疑是史上最引人瞩目的师生关系。一部影响了中华民族两千年,乃至现在、未来,都依然、必然发挥着深远影响的旷世巨著——《论语》,即是在他们师生教学相长中所产生出来的。子贡守孝是孔门中较为有名的典故之孔子去世后,子贡为其足足守了六年孝。然有孝心的非独子贡一人,其他弟子,亦如给父母守孝一般,皆在孔子坟墓前守孝三年。学生们如此不忘师恩,某种程度上,这既是对孔子及其学识的一种高度认可与敬重,亦是对师道至尊至诚之体现。
12、张掖山中有位叫郭荷的人,《晋书》上说他:“明究群籍,特善史书”,凉王很尊敬他,派安车把他请到武威,做太子张太和的老师。几年后,郭荷年老体衰,想回张掖南山去。凉王怕他一路车辆颠簸,特把安车改造成了蒲轮车。蒲轮,就是用布和植被裹住车轮,起减震的作用。安车蒲轮,载了郭荷,一路向西,路人争观,惊慕不已。
13、内容包含:教育学:第1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第2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2)第3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3)第4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5讲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 第6讲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 第7讲 第四章教育目的(1)第8讲 第四章教育目的(2)第9讲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10讲第六章学生与教师(1) 第11讲第六章学生与教师(2) 第12讲第七章课程(1)第13讲第七章课程(2)第14讲第七章课程(3)第15讲第七章课程(4)第16讲第八章教学(1) 第17讲第八章教学(2) 第18讲第八章教学(3) 第19讲第八章教学(4) 第20讲第九章德育(1) 第21讲第九章德育(2) 第22讲第十章班级管理、第十一章教育途径与课外活动 第23讲案例分析专题 心理学:第一讲:心理学概述第二讲:感觉第三讲:知觉第四讲:注意(上)第五讲:注意(下)第六讲:记忆(上)第七讲:记忆(下)第八讲:思维与想象(上)第九讲:思维与想象(下)第十讲:情绪情感与意志第十一讲:需要、动机、兴趣第十二讲:气质、能力与性格教育心理学:第一讲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上)第三讲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下)第四讲学习与学习理论(1)第五讲学习与学习理论(2)第六讲学习与学习理论(3)第七讲学习与学习理论(4)第八讲学习动机(1)第九讲学习动机(2)第十讲学习迁移(上)第十一讲学习迁移(下)第十二讲知识的学习(上)第十三讲知识的学习(下)第十四讲技能学习第十五讲学习策略及其教学第十六讲问题解决第十七讲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第十八讲态度与品德培养(上)第十九讲态度与品德培养(下)第二十讲心理健康教育第二十一讲教学设计第二十四二讲教学测量与评价第二十三讲教师心理第二十四讲课堂管理试听:
14、凉王张祚很崇敬宋纤,几次派人到酒泉去请他下山,欲聘为太子的老师,都被宋纤谢绝。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立即关门拒见。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教书育人,淡泊处世,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说:“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15、出自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白话文意思是有贤德的老师和好的朋友在他身旁,诗书礼乐都陈列在他前面,把这些东西都抛弃而去做坏事的人,是很少见的。
16、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古代尊师重教的典故篇二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盛世。李世民懂得***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17、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一尺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程门立雪”这一典故表达了古代***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和诚心求学的精神。
18、《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寥寥几句,让人感叹师生情深之时,更激赏于颜回的那个反问式回答,简直答得动人心魂,这无疑是颜回对老师的出于生命最深层次之认可与执着。后来,颜回英年早逝,老夫子竟连声痛呼“天丧予!天丧予!”足见是何等之悲伤了。
19、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20、沮渠蒙逊死后,其子牧犍继位,尊受业师刘昞为国师。沮渠牧犍喜爱文学,尤其喜欢与群臣在殿堂之上讨论学问。遇到节庆日,沮渠牧犍总是恭敬地请老师刘昞到朝堂来向群臣讲学,他自己则从王座上下来,同群臣一道先向刘昞行跪拜礼。
21、有一天,一个叫杨时的学生来拜见程颐,有问题要询问。不巧的是,他来到的时候,程颐正在休息入睡。杨时怕打扰到老师,又不想放弃求学,便站在门外,静静的等待。当时正是冬天,在杨时在门外站立的时候,逐渐下起了雪,且越下越大。但是杨时并没有因此离开,而是继续等待。
22、程颐一觉醒来,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程颐深受感动,从此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23、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白话文意思是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24、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尊师重道的典故篇3汉明帝刘庄:放下九尊之躯尊师。
25、 问题一:为什么***会印刷“教师节”邮票。
26、《宋史·道学传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27、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习中最难得的,即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之知识、道理等,道尊然后知道要努力学习,是故有师道尊严之存在。
28、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
29、解释:本指为师之道,在于尊重人性,严谨为学,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后改变其意思,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30、清代武威人王化南,也是一个重教好学的地方官。乾隆年间,他在山东当知县,大办学校,革科场陋习,《武威县志》上说:“化南好学,至老而不厌。做官时,每天早起批阅公文,午间处理公事。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31、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者。
32、又是五天后,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去桥上,不料老人还是已经到了,老人说:怎么又迟到?五天后再来见我吧!
33、师严道尊: 拼音是shīyándàozūn,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34、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35、在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推荐到他的弟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36、编 辑:石 亮 崔恒浦 刘豫东 刘文静
37、译文: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知识(学问)才会受到尊重;知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38、都知道农村学校条件差,任明杰少有抱怨,用自己的才干不断去改善,他记录下的一个个“美好”,打动人心。
39、务学不如务求师。——杨雄 《法言•学行篇》
40、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41、董老师性格温和,乐观坚强,为人很好。这是学校老师对她一致的评价,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她总是耐心劝导,孩子们都觉得她很亲切。而老师们之间互帮互助的事,她也从来没有缺席过。
42、***:伦敦街头交警不时拦车抽查驾驶执照和安全设施之类。如果发现驾驶者是一位教师,就一切都免检了,立刻客气地敬礼放行。因为在交警的心目中,乃至于在一切社会成员的心目中,教师是信得过的人物,既然为人师表,道德上必然是过得硬的,他的车况正如他的人品一样,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经得起检验,也无须检查。
43、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威严壮观,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海明威名言
44、 公元前479年,***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45、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 《西沤外集•冰言补》
46、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47、他,只是特岗教师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年轻的特岗教师们,用青春的汗水浇灌着乡村教育的土地。他们中的很多人,告别都市生活,在乡村生活条件极为不便利的情况下,认真地教书育人。他们是闪耀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星星。
48、又是五天后,半夜的时候张良就起来去桥上。这次终于比老人来得早了。老人开心地说:小伙子,这样才对!
49、循循善诱: 读音是xúnxúnshànyòu,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50、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51、元末武威人余阙,甘肃历史上惟一的榜眼郎。他无论治郡,还是治军,闲暇总是不望办教育,择品行好的士子为徒,悉心教授学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戴良、明代开国功臣宋濂等。
52、适用范围:中小学教师入编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向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教育局人事局公开招聘教师代转公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
53、 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54、北凉王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是一位尊师重教的国王。他在武威立国后,颁布《求贤令》,在全北凉境内招贤纳士;重视文化教育,创办学校。这些举措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一时北凉境内人才济济,文化出现了繁荣景象。
55、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参加了治丧***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敬挽。”张伯苓病故后,***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56、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亦是唯一延续至今且不曾中断的文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师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神圣使命,始终载舟而行,故不曾有停泊之虞。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取向。《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学习中最难得的,即是尊敬老师,而只有尊敬老师,我们才能尊敬老师所传授之知识、道理等,道尊然后知道要努力学习,是故有师道尊严之存在。
57、公元前479年,***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58、先秦时,古人便把师与天、地、父并列,***还按照名位、官阶品级,划分了一整套礼仪等级制度,用“法度”即法统、条律来加以贯彻。并对教师的地位、职责、作用作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对于尊师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礼数法度,对后世的教育制度的发展、沿革、衍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59、原是宋元时代对地方小学教师的称谓。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后专指学生对教师的尊称,一直沿用至今。
60、凉王为了拜寻良师,特意制造了安车。这是一种很舒适的厢式车,扶栏雕刻精美,宝盖缀以金玉,四周用明黄色的帛环围。***有规定,凉国贵族包括王室不许享用,只有那些德才超群的名师才配乘坐。凉王用安车到处招聘良师,一年四季不辍。宋纤就是凉王用安车载到武威城的。
61、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二胎”政策的施行,休产假的老师不断增多,不少学校都面临着“产假式”缺员,很多女教师刚生完孩子不久就回到了讲台上。
62、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三位老师的故事,和您一起看看他们刷屏朋友圈的照片。这些记录点滴生活的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为什么,我们要尊师重教!
63、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这样的情况19年才会出现一次,下一次中秋节和教师节在同一天要到2041年了。到那时,小朋友们都几岁了呢?好了,话不多说,赶快看看今天的节目都有哪些内容吧。
64、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良当时应该是一脸懵。尽管老人的语气非常不客气,张良还是下桥把鞋捡回来,然后又替老人把鞋子穿上。老人穿好鞋,笑着转身走了。但没过多久,老师又回来了,他对张良说: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指教,五天后早上到这桥上等我。
65、“程门立雪”这一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66、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
67、有位叫刘昞的学者,在酒泉教书为生,馆中弟子五百人。沮渠蒙逊攻打下酒泉城后,把刘昞恭请到了武威,拜为秘书郎。为了让他发挥教学专长,特意在凉州西苑城修筑了“沉陆观”,辟为刘昞讲学之所。沉陆馆是凉国著名建筑物,殿堂华美,有台、池、榭、亭,植以名卉,比北凉王所居的寝台还要繁奢、富丽。刘昞在沉陆馆讲学时,北凉王常常去旁听,执礼甚恭,刘昞所用一应物器,亲自送去。《魏书》载:刘昞在武威教学时,“学徒数百,月致羊酒”,北凉王则“躬往礼焉,号‘玄处先生’。”
68、新乡市封丘县潘店镇大辛庄小学特岗教师任明杰的生活记录:
69、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70、下午则集合幕僚、儒生、子侄学习,读经史,谈典故。晚上回去读书,书声琅琅达于署外。”后来,他辞官回乡,主讲武威书院,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子。
71、良师益友: 读音是liángshīyìyǒu,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
72、1959年6月25日,***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老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敬酒,岂敢岂敢!”毛***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73、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74、之后,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75、老人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下苦心钻研这本书,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大有成效。十三年后,你就可以在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见到我了。说完老人就离开了。
76、古代武威士子崇尚儒学,许多士子在他乡为官时,格外重视办学,有的甚至堂前为官、堂下为师,留下了崇文重教的嘉话。
77、杨时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一次,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一同去老师程颐家请教。然而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敬的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78、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79、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向他教授真传。
80、子贡,孔子杰出弟子.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